无人机实名登记来了,但解决「黑飞」远远不够
近日,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(以下简称民航局)发布了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,其中便明确规定了6月1日将正式对最大起飞重量为250g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。这是目前国家层面针对无人机管理的最高行政法规。
▲民航局公布的「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」网页
民航局《规定》的出台,针对无人机行业,具有相当大的规范作用,加大了对无人机的监管,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「黑飞」起到震慑的作用。不少的专家、行业人士都给予了肯定。《规定》要求无人机厂商、所有者进行注册登记,并粘贴相应的信息标识,在「黑飞」事件,或者「伤人损物」事件发生后,能够方便公安机关、主管部门的侦查取证。
▲民航局发布《规定》封面
不过,从「黑飞」的解决角度上看,实名登记往往是不够的。不少民航专家也表示说,民航局《规定》的出台,是完成注册登记的开始,登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「黑飞」无人机问题。
对于「守法」的无人机爱好者来说,民航局《规定》的出台,无人机爱好者将不得不按照《规定》中的要求,进行实名注册登记。对于这部分「守法」的无人机爱好者来说,其实登记前后,并不会影响自身无人机的用途。
而真正「捣乱」的,也就是「黑飞」事件的制造者,民航局《规定》的出台,起到了一定的震慑,可能也会想方设法的去逃避实名注册登记。
针对这样的情况,出台无人机「黑飞」约束法规,增加惩处力度,是必须的。并且,与无人机生产厂商协商合作,合理增大、调控禁飞区域;同时,针对特殊场所(如机场、部队、监区等)采用「无人机干扰器」,对「黑飞」无人机进行通讯等物理层面的干扰,避免「漏网之鱼」,以达到空域禁飞效果。
无人机实名登记已经来了,6月1号便正式实施。民航局《规定》的出台,是做了民航局能够做的,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仅仅是开始,后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完善。相应的处罚,甚至是刑法的约束,都得配套出台,而这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。目前而言,无人机实名登记,解决「黑飞」远远不够。